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造为特征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持续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在科技、经济和市场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据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其竞争的核心和焦点仍然是人才,培养具有宽基础、高素质、富有挑战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需要,也是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适应这种形式,积极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迫切需要以创新教育推动工程教育训练创新。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推进的基本原则是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规划》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人工智能的科普与推广,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鼓励科学家参与人工智能科普。
习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并指出海南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以政府应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借助海南自贸区建设带来的软环境提升和改革红利,深耕“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链,借新时期海南发展的东风,尽快出台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大力度的措施,将以互联网产业为主导,推进数字产业,使其成型成势。
海南做海洋资源大省,以海洋特色作为人工智能教育载体,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海南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体系中,既是全面落实国民素质教育行动纲领、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也是启迪青少年科学素养、为海洋事业培育未来接班人的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
基于上述情况,本人建议:
一、构建以海洋为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顶层设计。政府牵头,组织科技、教育等部门依托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及已建立合作的北京大学等高校资源,共同打造“政策指导+人才培养+课程融合+活动创新”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架构。
二、建立海洋人工智能教育长效发展机制。制定科学长效,可执行的政策文件,明确协作部门分工;建议组建专项小组,从人员、资金、落地对外合作等核心方面打造高效团队。
三、加快海洋人工高智能教育人才团队培养。连接高教与普教,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研究优势,依托国培计划、专业课题等方式,将普教科技教师团队与高校科研团队联系在一次,打造一批专业性强、科技动手能力好、教育方式新的海洋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团队。
四、加强海洋人工智能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海洋人工智能教育既是帮助学生体验海洋科技的前沿技术,同时其课程内容也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教学内容,这也与教育部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创新融合一脉相承,二者紧密融合方能探索海洋科技发展的未来。
五、打造海洋人工智能教育展示平台。通过定期组织公益性的海洋人工智能公益讲座活动,依托海洋人工智能科技节、艺术节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创客展示平台,在活动过程中,更多人了解、参与并支持海洋人工智能教育活动,领略海洋的魅力,感受海洋兴国的使命,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增强青少年的海洋梦,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的海洋事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