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海南旅游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时间:2023-12-14 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模式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南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多年发展积累的高端酒店集群、四通八达的交通配套、各具特色的景区及演艺项目,加上国家给予的自贸港政策红利,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同时也应看到,海南旅游发展仍存在着服务配套欠缺、高端特色产品供给不足、消费物价偏高、同质化竞争等不足。今天的中国旅游正在发生很多变化,旅游者、旅游方式、旅游需求都在变,流量渠道变的多元、产品链条不断缩短、货架电商渐渐乏、新的模式不断生长。对于旅游经营者而言,如何设计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如何管理用户的体验,增加一次旅行的获得感?如何提高产品的表达力,增加可感知的用户价值?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应对的挑战。对于十四五发展规划,个人建议如下: 一、以旅游公路为抓手,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先发优势,十四五期间应在全域旅游方面更进一步,个人认为可以把环岛旅游公路作为重要抓手。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点线链结合,构建业态创新的综合性旅游消费平台,形成一系列“旅游+N”的消费中心,承载未来海南1/3以上的高端旅游人口。 在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建议考虑把环岛驿站面向全世界招商,主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个驿站就是一个国家馆,体现各国特色的建筑设计、国家文化的宣传展示、各国特色商品展示销售场馆、国家特色文娱体育活动体验中心等,利用自贸港相关政策,把海南全岛打造成永不落幕的世博展,世界之窗的3.0版本。 二、打造数字化旅游生态,加快智慧旅游升级 对于旅游业来说,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完善应用将进一步加速旅游业标准化、品质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十四五期间海南旅游应加快数字化进程,围绕旅游转型升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要求,打造智慧、便捷、健康的省级全域旅游综合生态,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通过与腾讯合作“一部手机游海南”APP,打造景区直播、在线购票、地图导览、一键投诉、识花草识景点、找厕所等丰富功能,用一部手机解决掉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的痛点。同时通过打造一个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两个平台,建设服务评价、投诉受理、联动执法、诚信体系、舆情监控、客流监测、产业运行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一部手机管旅游。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自贸港建设有赖于一流的营商环境,除了政府进一步放、管、服,建议参照香港、台湾等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把行业协会定位为政府和企业的纽带与桥梁,以此促进政企分开,营造适合自贸港建设的营商环境。 例如,目前海南旅游汽车运输呈全面开放和市场化主导的发展局面,旅游汽车数量增加迅速,行业竞争者不断加入,但价格在过度竞争下逐渐下降,盈利锐减使旅游汽车客运业陷入困境,由此导致的服务质量下滑、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成为旅游汽车客运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海南旅游客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是很多行业面临的政府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成立专门的旅游汽车客运协会,通过行业诚信自律来予以调剂平衡,同时一些涉及行业发展和关系民生的决策下放给协会,如通过协会来掌控旅游车辆牌照发放来平衡市场供需。 四、结合海南特色优势,加快优化旅游供给 免税旅游是国家给海南的政策红利,应把握机遇引导传统旅行社从传统的以购养游转变成与免税业态深度合作,包括现有的免税商城,以及高附加值的钻石定制、医疗器械等,助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海洋旅游是海南旅游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但当前仍处于简单粗浅的发展阶段,海南众多滨海及海岛资源目前只开发出很少部分,而且产品较为单一同质,今年以来由于境外消费回流,游艇、帆船、直升机观光等旅游持续火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海南海洋旅游产品体验的匮乏。十四五期间应加大海洋休闲、海底探险、水上飞机、西沙旅游等海洋主题产品的供给。再有,发挥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打造海南特色的医疗康养旅游。 五、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借力发展海南旅游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海南旅游发展离不开金融和资本助力。十四五期间应多轨并举增加上市主体、提升融资能力、借力产业基金来助推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国有旅游要素企业(比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类国有企业)和民营旅游企业(如旅行社)合作,推动我省旅游行业旅游要素企业和旅游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旅游行业。 |